據媒體報道,去年5月,河北滄州市工信局下發通知,本市購買新能源汽車一律補助15萬元,補助款在材料上交90個工作日內下發。但截至目前,去年12月之前已提交材料的240多名新能源車主仍未領到補貼款。
滄州政府回應,河北省下發的大氣污染資金中已包含可以用來補貼新能源汽車的錢款,但未提到具體使用比例。當地正在和省政府積極溝通,希望明確這一資金中,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使用標準。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個好政策,政府在頂層設計中展現出了誠意,也準備了真金白銀。然而,政策到了基層執行環節,卻出現了不公平、不同步、不到位、遲延甚至賴賬的現象。惠民政策遭遇末端梗阻,政府誠信也就打了折、變了樣。
推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目的就是鼓勵引導人們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增加綠色出行,減少對傳統的石化燃料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環境。針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滄州市財政局、工信局等部門制定了《滄州市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兌補辦法》,明確了補貼發放責任部門以及發放條件、標準、流程、時限等事項,并在有購車意向的人就補貼問題進行詢問時給出了肯定答復。正是政府的多重承諾讓老百姓放心購買了新能源車,但補貼的爽約,不僅消費者的實質利益受到了損害,政策的公信力和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了損害。
在該事件中,滄州市有關部門先是稱相關補貼資金未到賬,在媒體介入后又改稱因比例不明確,所以不能向消費者發放補貼款。這均不能成為拖延政府決策實施的理由。
當前最重要的是,兩級政府應緊急商議確定劃撥款項,盡快向車主發放。與此同時,有關監督部門應該對此介入調查,查清專項補貼資金未能專款下撥的內情,梳理清過去工作中存在的流程問題。近5億車補不是小數目,當地政府應以積極的態度回應百姓關切,才能重新贏得百姓信任。
其他地方也該以此為戒,照照鏡子,舉一反三地排查解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落實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理順末端梗阻,讓補貼資金順順當當地跑好最后一公里。